发布日期:2025-03-28
12月18日,学院在104智慧教室举行“读书塑魂,文化润心”第3期入党积极分子读书分享会。本期分享书目为《先生向北》,学院2024年第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上推荐《先生向北》,他说:“他们把昔日人文气息不盛的吉林变成了全国人才纷至沓来的集聚地,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赓续文脉,努力再现这种盛况。要理直气壮宣传、保护、利用吉林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吉林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先生向北》图文并茂,用鲜活的文笔,以张伯驹、潘素夫妇北上为核心,介绍了1945至1965年间东北文脉遽然隆起,二十余位先生(于省吾、宋振庭、吕振羽、佟冬、匡亚明、唐敖庆、公木、罗继祖、孙天牧、王庆淮、杨振声、余瑞璜、蔡镏生、钟泰)在东北,特别是在吉林省发生的传奇故事。先生们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骨可见一斑,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东北人文历史画卷。书稿可谓反映吉林文化史的一部丰碑之作,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2316211W常皓宇
《先生向北》这本书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文化名人聚拢东北,一改吉林风貌,使东北文脉遽然隆起。书中以张伯驹、潘素夫妇二人北上吉林为引子,逐步展现出先生们不畏艰难,为东北文化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先生们为了国家的建设和东北的发展,毅然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南方,放弃舒适的环境,选择北上,来到了这片相对陌生的土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更是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鼓舞。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坚韧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当下,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明白,人生价值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像先生们那样,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316211W陈翰伟
《先生向北》以张伯驹、潘素夫妇北上吉林为线索,逐步勾连出身边一位又一位先生,描绘了一幅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群体荟萃人文、扎根东北、奉献才智的人文画卷。他们不畏艰苦,以赤诚之心为东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展现出崇高的精神风骨和人格魅力。
阅读此书,我的灵魂深受震撼,也陷入反思:在当下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坚守初心,像先生们那样纯粹、无私?我愿以他们为楷模,永葆对理想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关怀,为时代贡献力量。相信在吉林人的传承和发扬下,先生们播撒的希望之种必将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2316212W陈紫露
在历史长河里,总有几颗明星如同灯塔,以其非凡的光辉照亮了时代的道路。《先生向北》这部作品,犹如一部严肃的历史文献,缓缓揭示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间段壮阔的文化迁移景象,使我们能够洞察到一群知识分子毅然北上所留下的坚实足迹,以及他们为促进东北地区文化繁荣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正处于对文化渴求的阶段。学者们的到来,宛如春雨般滋润了这片亟需灌溉的土地。他们凭借深厚的学识、杰出的能力以及无私的精神,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先生向北》不仅描绘了历史与文化的演变过程,更深刻地反映了众多智者对于理想不懈追求及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态度。这些人物的故事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生动展现了东北地区文化独特的魅力及其内在的力量,为后代留下了一分珍贵的精神遗产。
2316211W姚怡杉
《先生向北》记载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顶尖知识分子北上的真实故事,为东北文化繁荣做出的贡献。这部作品以张伯驹、潘素夫妇二人北上吉林为引子,逐步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向北、行北、择北、守北、兴北”的感人故事。
书中详细记录了先生们八方来投聚长春,为吉林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夯基垒台、架梁立柱的过程。这些先生们摒弃了个人的清逸翛然,选择了一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路,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吉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揆诸当下,面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同样立于新时代的“北行”之路上,先生们在路的前方挥斥方遒,吾辈自当以先人为鉴,躬行勤奋之道。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应秉持先生们朝乾夕惕的精神,学以积勤而成,文以精思而工。
结 语
通过阅读和分享,同学们了解了从1945年至1965年的历史,了解了这20年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文化向北迁徙。同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书中文化界、教育界、科学界、思想界的精英为榜样,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初审|罗亮
复审|李聪
终审|刘禹